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中海棉状疏松的分级方法和评定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铝合金铸件中海棉状疏松缺陷的检测与分级。
Title:Aluminum Alloy Casting X-ray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 Sponge-like Porosity Grading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J24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B 5396-1988标准是用于评估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中海棉状疏松缺陷的重要依据,以下是针对该标准的常见问题解答。
HB 5396-1988标准主要用于评定铝合金铸件在X射线照相检验中发现的海棉状疏松缺陷等级。通过该标准,可以客观地判断铸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海棉状疏松是指铸件内部由于金属凝固过程中气体未完全排出或晶粒间结合不良而形成的多孔性结构。这种缺陷会影响铸件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因此需要进行分级评估。
HB 5396-1988标准将海棉状疏松分为若干等级,通常包括0级(无缺陷)、1级(轻微缺陷)、2级(中等缺陷)和3级(严重缺陷)。具体分级标准由专业检测人员根据X射线底片上的缺陷面积和分布情况来确定。
HB 5396-1988标准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个通用的分级参考,而不是依赖特定的底片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因底片质量差异导致的评估偏差,同时便于不同检测机构之间的统一标准执行。
分级结果反映了铸件内部缺陷的严重程度。例如,0级表示合格,无需返修;1级和2级可能需要局部处理;3级则通常表明铸件不合格,需报废或重新加工。
若对检测结果存在争议,可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复核,并参照HB 5396-1988标准重新评估。同时,应保留所有相关检测记录以备查验。
HB 5396-1988标准仅适用于铝合金铸件的海棉状疏松缺陷评估。对于其他金属材料(如铸铁、铸钢),应使用相应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HB 5396-1988标准属于国家标准文件,可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或其他授权机构查询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