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鳞砗磲人工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亲本选择、催产孵化、幼体培育、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及相关科研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Tridacna squamos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鳞砗磲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其人工繁育技术对于保护物种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TGDSF 0002-2023《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标准》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关注,即关于幼体培育密度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幼体培育密度的推荐值为每升水体10至20只幼体。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数值被调整为5至15只幼体每升水体。这项调整基于近年来科研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旨在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提高幼体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应用这一新标准时,首先需要确保养殖设施具备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调整后的密度要求。这意味着可能需要增加养殖池的数量或者扩大现有池子的体积。其次,在日常管理中,要更加注重水质监控和维护。较低的密度虽然减少了个体间的竞争压力,但也对水质保持提出了更高要求。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并及时更换部分水量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此外,合理投喂也是成功实施该标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根据幼体的具体情况提供适量且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同时,注意观察幼体的成长状况,适时调整饲养策略。
通过遵循新版标准中关于幼体培育密度的规定,可以有效提升鳞砗磲人工繁育的成功率,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