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杏鲍菇菌渣生产中药材栽培有机基质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使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杏鲍菇菌渣为原料生产中药材栽培有机基质的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 for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ultivation Using Shiitake Mushroom Residu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杏鲍菇菌渣生产中药材栽培有机基质技术规程(TSAASS 115-2023)是针对利用杏鲍菇菌渣这一农业废弃物开发中药材栽培基质的重要技术文件。本文将围绕“新旧版本中关于基质发酵工艺控制指标的调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基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发酵初期温度需达到50℃以上持续两天,后期pH值应控制在7.5-8.5之间。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些参数得到了更加精确的细化:要求发酵初期温度需稳定保持在55℃至60℃范围内至少三天,以确保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杀灭;同时,后期pH值被严格限定为7.8±0.2,这不仅提高了操作精度,也更有利于中药材根系健康生长。
这种变化体现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加强。例如,在实际应用时,为了实现上述温度条件,可以采用分阶段调控的方法。首先,在堆肥初始阶段投入足量的碳氮比适宜的原料,并充分混匀,通过自然通风与适当翻堆来促进升温。当温度升至目标区间后,应减少翻动次数,避免热量流失。对于pH值的管理,则可通过添加适量石灰粉或者调节水分含量来进行微调。
这样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中药材种植对于优质栽培基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