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室内环境积尘监测与暴露评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包括监测点设置、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室内环境中积尘污染水平的监测及对人体健康潜在暴露风险的评估。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Dust Monitoring and Exposure Assess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SES 102-2023《室内环境积尘监测与暴露评估技术指南》相较于前版,对室内积尘监测和暴露评估的技术要求有了更细化的规定。本文将聚焦于新增的重要条文——“颗粒物分级标准”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解析。
在新版标准中,“颗粒物分级标准”首次引入了基于粒径分布的A、B、C三级分类体系。这一标准旨在更科学地反映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A级代表直径小于5微米的超细颗粒物,这类物质更容易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B级涵盖5至15微米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呼吸道深处;C级则指大于15微米的大颗粒物,通常滞留于上呼吸道。
以某办公楼为例,若要实施该标准的实际应用,首先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激光粒径谱仪对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连续采样监测。采样点应覆盖办公区域、会议室及员工休息区等重点场所,并确保数据采集周期不少于一周,以便涵盖工作日与周末的不同状态。
数据分析时,需将测得的数据按照上述分级标准进行归类统计。例如,在某一监测时段内,若发现A级颗粒物占比超过40%,则表明室内可能存在较高浓度的超细颗粒污染物,如复印机产生的静电吸附尘埃或人活动引起的皮肤脱落微粒。此时,建议采取加强通风换气措施,同时检查并维护相关设备的过滤系统。
对于B级颗粒物,当其比例高于30%时,可能意味着清洁方式存在问题,比如湿式清扫不足导致扬尘现象严重。此时应优化清洁流程,增加使用静电除尘器或高效真空吸尘器等工具。
至于C级颗粒物,虽然对人体健康直接威胁较小,但过高的浓度仍会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影响舒适度。可以通过定期清理地毯、窗帘以及空调滤网来有效控制此类颗粒物的数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积尘状况的全面掌握,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方案,从而更好地保障人员健康与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