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电力领域中的常用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电力行业中涉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等领域。
Title:TCEC 627-2022 Terminology for Common Use in Electric Power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F15
国际标准分类号:3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TCEC 627-20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力常用术语》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规范化定义。本文以“授时精度”这一关键术语为例,探讨其在新旧版本标准中的差异及实际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授时精度”仅简单描述为设备时间与标准时间之间的偏差量。而在TCEC 627-2022中,该术语被细化为包括绝对授时精度和相对授时精度两部分,并明确了具体计算公式和评估方法。例如,绝对授时精度定义为设备时间与UTC时间的偏差,要求不超过1微秒;相对授时精度则指两个不同设备之间的时间差值,应控制在50纳秒以内。
这种变化反映了电力行业对时间同步需求的提升。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精确的时间同步对于故障分析、事件记录至关重要。以某省级电网为例,在升级至符合新标准的北斗授时设备后,其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准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误动作率降低了0.5%。
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接收机工作环境满足厂家推荐条件,避免信号遮挡或干扰;其次,定期校验设备性能,及时更新固件;最后,结合业务需求合理选择授时模式,如守时模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而高精度模式则适合需要极低误差的应用场合。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北斗授时技术的优势,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