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职业病化工行业健康损害
    17 浏览2025-06-08 更新pdf0.13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氯乙烯而引起中毒的诊断与分级。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Vinyl Chloride Poiso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 封面预览

    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 拓展解读

    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而引发的职业病。GBZ 90-2002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规范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流程与依据。本文将从标准背景、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标准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氯乙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行业。然而,长期接触氯乙烯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肝血管瘤和肺癌等。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GBZ 90-2002 标准应运而生。

    • 制定目的:明确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 适用范围:适用于因工作环境导致的氯乙烯中毒诊断。

    二、诊断依据

    GBZ 90-2002 标准基于职业接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 职业接触史:要求患者具有明确的职业接触氯乙烯的历史,且接触时间需达到一定年限(通常为5年以上)。
    • 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乏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症状。这些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
    • 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液或尿液中特定代谢物的浓度测定,判断是否存在氯乙烯中毒。

    三、临床表现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其核心特征在于对肝脏的损害。

    • 早期症状: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 中期症状:肝脏肿大、黄疸、腹水。
    • 晚期症状:肝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如肝血管瘤或肺癌)。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肝脏状况,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CT扫描)以确认病变程度。

    结论

    GBZ 90-2002 标准为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通过严格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测技术,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从根本上降低氯乙烯中毒的风险。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Z 91-2002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

    GBZ 93-2002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

    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