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GBZ 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GBZ 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振动健康损害医学检查
    18 浏览2025-06-08 更新pdf0.1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接触手传振动的职业人群的手臂振动病的诊断与分级。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Arm Vibration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8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 封面预览

    GBZ 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 拓展解读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基于GBZ 7-2002的分析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ccupational 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 OHAHS)是一种因长期接触手持振动工具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为了规范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我国制定了GBZ 7-2002《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本文将从标准的内容、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标准内容概述

    GBZ 7-2002明确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定义及其诊断依据。根据标准,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骨关节肌肉系统的损伤。以下是标准中提出的几个关键诊断要素:

    • 接触史:劳动者需有明确的手持振动工具作业史,且工作时间超过标准规定的阈值。
    • 临床表现:包括手指发白、麻木、疼痛等症状,需结合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辅助检查:如冷激发试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用以支持诊断结论。

    标准的应用价值

    GBZ 7-2002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职业性手臂振动病。通过标准化的诊断流程,可以有效减少误诊率,并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供法律支持。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尽管GBZ 7-2002在职业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部分条款的操作性不强,可能导致执行中的困难。
    • 对新兴行业(如电子制造、新能源领域)中潜在的振动危害缺乏针对性指导。
    • 缺乏对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考虑。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未来的修订中增加案例分析模块,同时引入更多现代检测技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结论

    GBZ 7-2002作为我国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文件,在保障劳动者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标准的更新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Z 67-2002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

    GBZ 69-2011 职业性慢性三硝甲基苯中毒的诊断

    GBZ 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 71-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GBZ 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规则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