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病诊断标准皮肤病
    12 浏览2025-06-08 更新pdf0.12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及分级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接触三氯乙烯的职业人群所发生的药疹样皮炎的诊断与分级。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Trichloroethylene Erythema Multiforme-like Dermat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 封面预览

    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 拓展解读

    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GBZ 185-2006是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duced by Trichloroethylene)的诊断标准。这一标准为医学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用于识别和确认因接触三氯乙烯而引发的职业病。三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有机溶剂,常用于金属脱脂、干洗以及电子清洗等过程。然而,其对人体皮肤及免疫系统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

    根据GBZ 185-2006,诊断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接触史:患者是否长期暴露于含有三氯乙烯的工作环境中。
    • 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红斑、水疱、剥脱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 实验室检测:如血液中三氯乙烯代谢物浓度的测定,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这些标准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病例,还能够有效避免误诊,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电子制造企业为例,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近年来,多名工人相继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大面积红肿和水疱。经过详细调查与检测,发现这些症状均与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密切相关。依据GBZ 185-2006标准,企业最终被要求整改工作环境并为受影响员工提供医疗保障。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为了减少此类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通风设施,降低空气中的三氯乙烯浓度。
    • 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手套。
    •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工作条件,还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总之,GBZ 185-2006标准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劳动环境。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

    GBZ 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 190-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 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 21-2002 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