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氨气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Acute Ammonia Poisoning GBZ 14-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Z 14-2002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的标准文件。这一标准为医疗工作者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用于识别和评估因接触氨气而导致的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氨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肥、制冷剂以及清洁剂等领域。然而,由于其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长期或高浓度暴露可能引发急性中毒,严重威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氨气(NH₃)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对呼吸道、眼睛及皮肤造成损害。强碱性的氨气进入人体后,会与组织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氨水,进一步腐蚀黏膜组织,导致炎症甚至坏死。此外,吸入高浓度氨气还可能引起肺水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GBZ 14-2002标准详细规定了急性氨中毒的分级诊断依据,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的不同表现和处理措施。例如,轻度中毒通常表现为眼结膜充血、轻微咳嗽;而重度中毒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昏迷。
以某化工厂的一起事故为例,一名工人在未佩戴防护设备的情况下进入氨泄漏区域作业,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经及时送医并按照GBZ 14-2002标准诊断为中度氨中毒,经过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此案例充分体现了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减少氨中毒的发生,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员工培训,确保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同时,完善通风系统和应急响应预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严格执行GBZ 14-2002标准,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氨中毒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