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法评价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准备、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及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研究及相关质量控制工作。
Title:TTPPA 0001-2022 Evaluation of Anaphylactoid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able Preparations by RBL-2H3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TPPA 0001-2022《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法评价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操作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细胞培养基的选择。新版本对培养基的成分和使用条件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原标准中对于RBL-2H3细胞的培养基要求较为宽松,允许使用不同品牌的DMEM基础培养基以及添加不同的血清种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灵活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一致,影响了评估中药注射剂引发类过敏反应的可靠性。
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培养基的具体配方:必须采用低糖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作为基础培养基,并且要求添加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浓度为10%,同时确保所有试剂均来自同一批次且经过无菌过滤处理。此外,还强调了培养环境需维持在37℃、5% CO₂条件下,并定期更换新鲜培养液以保持细胞活性。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减少了因培养基差异带来的误差来源,使得各实验室之间能够获得更加一致的数据。例如,在某研究机构进行的一系列平行试验中,当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后,发现不同批次间RBL-2H3细胞对阳性对照物(如抗IgE抗体)刺激后的脱颗粒率变异系数显著下降至低于10%,远优于旧标准下的20%-30%水平。
因此,遵循新版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检测精度,还能增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您的实验室尚未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则建议尽快调整相关流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