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高碘酸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铁中锰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钒铁中锰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of ferrovanadium -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content by potassium periodate spectrophotometry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8704.9-1994 是一项关于钒铁化学分析的重要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通过高碘酸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铁中锰含量的具体方法与步骤。这项标准不仅为冶金工业提供了可靠的检测依据,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锰作为钒铁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高碘酸钾光度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技术,适用于测定微量金属元素。在该方法中,样品经过溶解后,加入高碘酸钾溶液,使锰离子氧化成高锰酸根离子(MnO₄⁻)。由于高锰酸根离子具有显著的颜色特性,在特定波长下能够被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从而实现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试剂纯度和反应条件。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现代分析化学中的主流技术之一。它利用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样品蒸气中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锰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的重现性,尤其适合痕量元素的测定。然而,该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以某钢铁厂为例,该企业每年生产超过万吨的钒铁产品。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他们严格按照 GBT 8704.9-1994 标准执行检测流程。通过高碘酸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联合应用,技术人员发现某批次钒铁中锰含量略低于标准要求。随后,工厂调整生产工艺参数,重新取样检测,最终确认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这一案例表明,科学严谨的检测手段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据统计,在过去五年间,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锰含量测定的成功率高达98%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浪费和经济损失。
GBT 8704.9-1994 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钒铁化学分析方案,其中高碘酸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高效、准确的检测体系。这些方法不仅推动了我国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信这些经典方法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