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中镁、铝、锰、钴、铜、锌、镉、锡、锑、铅、铋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镍及其合金中上述元素含量的测定。
Title:Nickel -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aluminium, manganese, cobalt, copper, zinc, cadmium, tin, antimony, lead and bismuth content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8647.11-201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镍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文件,其中第11部分专门规定了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中多种元素(如镁、铝、锰、钴、铜、锌、镉、锡、锑、铅和铋)含量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这一标准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精确的检测手段,还推动了相关行业对材料质量控制的规范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元素的痕量检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样品雾化后送入高温等离子体中进行原子化和离子化,随后利用质谱仪分离并检测不同质量数的离子。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复杂基体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GB/T 8647.11-2019 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例如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和新能源电池制造。以新能源电池为例,钴和锂是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而微量杂质可能影响电池性能。某研究团队曾使用该标准方法对一批钴原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镉含量仅为0.3 ppm,低于国际通行的安全标准。
随着新材料研发的加速,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GB/T 8647.11-2019 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增加更多元素种类的支持,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数据分析流程。此外,便携式ICP-MS设备的研发也将使现场快速检测成为可能,为工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