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仙茅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培养基配方、无菌操作流程、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药材仙茅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Green Medicinal Materials -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Curculigo Orchioides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药材仙茅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中,有一条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即关于“外植体选择与处理”这一部分。在旧版标准中,对外植体的选择主要基于植物生长状况和外观健康程度,而新版标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例如,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仙茅组培苗外植体需从无病虫害、生长健壮且处于营养生长期中期的植株上采集,并且强调了外植体采集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清洗和消毒处理。此外,还增加了使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的具体操作细节。
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外植体成活率,还有效降低了污染率。实际应用时,首先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无菌,准备好所需工具如剪刀、镊子等,并提前配制好消毒液备用。当从田间取回新鲜仙茅植株后立即剪取其顶端嫩芽部分作为外植体,迅速放入清水中漂洗数次去除泥土杂质。接着将外植体置于75%酒精中浸泡30秒以初步杀菌,然后转入0.1%升汞溶液中静置8-10分钟进行深度消毒。最后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数遍直至完全清除残留药剂,晾干水分后即可接种到培养基上开始组织培养过程。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新的技术规范,可以显著提升仙茅组培苗的质量和产量,为后续栽培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