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塑料中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Title: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 in poly(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G52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7139-2002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定塑料中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氯含量。这一标准为化工行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检测方法,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一标准,可以有效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纯度及成品质量,从而满足下游应用的需求。
氯含量是衡量氯乙烯聚合物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强氯含量直接影响材料的耐化学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例如,在建筑行业中,氯乙烯均聚物常被用作管道材料,其氯含量直接决定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此外,氯含量还影响产品的环保性能,因为过高的氯含量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GBT 7139-2002 提供了多种测定氯含量的方法,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等。其中,重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精确称量样品在高温下分解后的产物来计算氯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高的实验精度。滴定法则利用化学反应定量分析氯元素,而离子选择电极法则通过电化学手段实现快速测定。
某化工企业在生产PVC(聚氯乙烯)管材时,曾因氯含量超标导致产品出现脆裂现象。企业按照 GBT 7139-2002 的要求重新检测原材料的氯含量,并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最终使氯含量稳定在规定范围内。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还显著降低了客户的投诉率。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氯乙烯聚合物的氯含量要求也将更加苛刻。因此,研究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推广 GBT 7139-2002 的应用范围,加强行业标准化意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