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食品
  • GBT 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GBT 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极性组分测定方法食品安全
    14 浏览2025-06-08 更新pdf0.31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nents (PC) in Edible Vegetable Oils During Frying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7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封面预览

    GBT 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 拓展解读

    GBT 7102.2-1994标准概述

    GBT 7102.2-1994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PC)测定方法的标准文件。这一标准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一种科学、规范的方法,用于检测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从而评估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极性组分是煎炸过程中油脂发生化学变化的产物,其含量直接反映了油脂的老化程度。

    极性组分的定义与危害

    极性组分是指在煎炸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导致油脂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形成的具有较高极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分解产物以及聚合物等。过量的极性组分不仅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色泽,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控制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至关重要。

    测定方法的技术细节

    根据GBT 7102.2-1994标准,极性组分的测定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种方法通过分离不同极性的物质并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地测量出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具体步骤包括样品制备、色谱柱选择、流动相优化以及数据分析等环节。此外,标准还对仪器设备、操作环境和实验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 样品制备:将煎炸油样品经过滤、稀释等预处理后,用于后续分析。
    • 色谱柱选择:推荐使用反相C18柱,以提高分离效率。
    • 流动相优化:通常采用甲醇-水体系作为流动相,以适应不同极性组分的分离需求。

    实际应用案例

    某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曾因煎炸油质量问题受到消费者投诉。通过采用GBT 7102.2-1994标准进行检测发现,其使用的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远超安全限值。企业随即改进了油品管理流程,定期监测煎炸油的质量,并及时更换油脂,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据统计,实施该标准后,该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提高了约15%。

    总结

    GBT 7102.2-1994标准为保障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通过对极性组分的科学测定,不仅可以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未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这一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为更多企业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710-199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7123.1-2002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

    GBT 7123.2-2002 胶粘剂贮存期的测定

    GBT 7124-2008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7129-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 容积膨胀的测定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