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小立方模块化生态处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工艺设计、建设要求、运行管理及监测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小立方模块化生态处理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dula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 Small Cube Modul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AHEPI 0007-2023农村生活污水小立方模块化生态处理技术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技术要求和应用细节上有了显著提升。本文将以“小立方模块化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为核心,探讨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小立方模块化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仅提出了“应根据处理水量合理设计”,但并未给出明确的计算公式或参考数值。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小立方模块化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需依据每立方米每日处理量Qd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 Qd = \\frac{V}{T} \\]
其中,\\( V \\) 表示单个处理单元的容积(单位:m³),\\( T \\) 表示每天运行时间(单位:h)。这一变化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加精准地规划处理单元的大小,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
以某村庄为例,若该村庄每日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100 m³,计划采用小立方模块化生态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并且每天运行时间为24小时,则按照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处理单元所需的最小容积为:
\\[ V = Qd \\times T = \\left( \\frac{100}{24} \\right) \\times 24 = 100 m³ \\]
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一个容积为100 m³的小立方模块化处理单元才能满足该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此外,还需考虑进水水质、出水标准等因素对设计参数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灵活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在小立方模块化处理单元设计参数方面的改进不仅增强了规范性,还提高了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实际项目实施时,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执行,以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