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钛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铁矿石中钛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一般为0.1%~5%。
Title:Iron ores -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content - Diantipyrinemethane 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23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6730.22-1986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铁矿石化学分析的一项重要规范,其核心在于通过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钛含量。这一标准为铁矿石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该方法利用了二安替吡啉甲烷与钛离子形成特定络合物的特点,在特定波长下进行光度测定,从而实现对钛含量的精准测量。
二安替吡啉甲烷(简称TPTZ)是一种高效的显色剂,能够与钛离子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400-500 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操作简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微量钛元素的检测。
钛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在铁矿石中,钛的存在不仅影响矿石的品质,还可能对后续冶炼工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准确测定铁矿石中的钛含量对于资源评估、选矿加工及冶金工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该企业在采用GB/T 6730.22-1986标准对其进口铁矿石进行钛含量检测后发现,不同批次矿石的钛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可达0.8%,最低仅为0.2%。通过调整原料配比,企业成功将整体钛含量控制在0.4%以下,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此外,研究表明,当铁矿石中的钛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对高炉炼铁过程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增加焦炭消耗率、降低铁水温度等。因此,严格遵守GB/T 6730.22-1986标准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