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性能指标及环境管理措施,采用稳定化-堆体式热脱附方法进行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 Organic Compound Co-contaminated Soils: Stabilization - Pile-type Thermal Desorp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ACEF 079-2023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中“稳定化-堆体式热脱附”技术为例,重点分析新旧版本在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上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提供具体操作建议。
在原标准TACEF 079-2018版中,稳定化处理工艺要求pH值控制范围为6.5-8.5,且未对搅拌速度和时间做明确规定。而新版标准将pH值调整为7.0-9.0,并新增了搅拌速度不低于300转/分钟,持续搅拌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要求。这一改动旨在更精确地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提高稳定化效果。
以某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为例,在实施稳定化处理时应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首先测定土壤初始pH值,若低于7.0则需加入适量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钙进行调节;反之高于9.0则需添加酸性物质如硫酸亚铁降低pH。同时配备高效搅拌设备确保搅拌速度达到要求,搅拌过程中需定时取样检测pH值变化情况,直至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此外还需注意添加药剂种类及比例,通常情况下重金属稳定剂与土壤质量比为1:10至1:20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前期试验确定最佳配比。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有效提升稳定化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残留量,为后续堆体式热脱附工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建议定期维护保养相关设备,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保障整个修复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