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有效成分制成的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
Title:22% Thiacloprid·Beta-cyfluthrin Microcapsule Suspension-Concen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CPIA 219-2023《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标准在2023年进行了修订,与旧版相比,其中关于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部分有了显著变化。这一改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准入,因此值得深入探讨。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采用了更为精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种方法相较于旧版标准中的滴定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具体来说,新标准要求使用C18反相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分离两种有效成分——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的实际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有一批待测样品需要按照新标准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首先,将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制备成溶液,并通过过滤膜过滤以去除杂质。然后,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下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峰面积。根据已知的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这两种成分的具体含量。
这种新的测定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增强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的一致性。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同时也便于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流动相的比例、流速的选择以及柱温等条件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在执行新标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综上所述,TCCPIA 219-2023标准中关于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更新,体现了农药制剂分析技术的进步。它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新技术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