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他交通设施中透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Title:Permeable Asphalt Mixture for Road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透水沥青路面作为一种环保型道路材料,在减少城市内涝、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最新的《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TCIPR 024-2023中,对透水沥青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标准中关于透水层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
透水层厚度变化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透水层的最小厚度规定为5厘米,而新版标准则将其提高到了8厘米。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近年来对透水性能及耐久性的深入研究结果。增加透水层厚度不仅能够提升雨水渗透能力,还能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 应用方法详解
1. 材料选择
增厚后的透水层需要使用更高强度且具有良好透水性的骨料。通常选用粒径范围在4.75mm至9.5mm之间的粗集料,并确保其表面清洁无杂质。同时,细集料应采用洁净天然砂或机制砂,以保证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粘结力。
2. 配合比设计
根据新的厚度要求重新计算矿料级配曲线,确保空隙率达到18%~25%,这是实现良好透水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此外,还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一般控制在3.5%~5.0%之间。
3. 施工工艺优化
在摊铺过程中,需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多次碾压直至达到设计密度。特别注意边缘部位要充分压实,避免出现松散现象。另外,在养护期间应保持施工现场干燥通风,防止水分侵入影响结构稳定性。
4. 质量检测
完工后应对每段铺设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透水率测试、抗滑性能评估以及承载力验证等项目。只有当所有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时方可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TCIPR 024-2023通过对透水层厚度的调整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新版规定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出透水沥青路面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