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空气为热源,采用电动机驱动压缩机的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ir-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Uni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8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SSX 0010-2023《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是针对家庭和类似场所使用的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制定的技术规范。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能效评价体系上的主要变化,并深入解析其实际应用方法。
能效评价体系的变化
相较于前一版标准,新版THSSX 0010-2023对能效等级的定义进行了调整。旧版中采用单一的季节性能系数(SCOP)来衡量产品的全年能源效率,而新版则引入了更全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包括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和全年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同时考虑了不同气候区的实际运行条件。
# 新标准下的能效评价方法
1. 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
HSPF是评估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期间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参数。计算时需要结合当地典型冬季气候数据,模拟机组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运行状况。具体步骤如下:
- 收集目标区域的历史气象资料,确定平均气温分布。
- 根据机组设计参数,在各温度点上测试其制热量与输入功率。
- 按照公式 \\( \\text{HSPF} = \\frac{\\sum (\\text{Q}_i / \\text{P}_i)}{\\Delta T} \\) 计算总值,其中 \\( Q_i \\) 表示第 i 温度区间内的制热量,\\( P_i \\) 为对应功率,\\( \\Delta T \\) 是整个供暖季的时间跨度。
2. 全年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
IPLV主要用于反映机组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的能效表现,尤其适用于季节性需求波动较大的场合。其计算需涵盖四个典型工况点:100%、75%、50% 和 25% 的额定负荷。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出最终结果,权重分配依据实际使用频率设定。
3. 区域适应性修正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环境,新版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区特点对上述两项指标进行适当修正。例如,在寒冷地区可能需要增加额外的安全裕度;而在温和气候区,则可以适当放宽某些限制条件。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当企业开发符合THSSX 0010-2023标准的产品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测试环境的一致性:无论是实验室测试还是现场验证,都必须保证所有测量条件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数据偏差。
- 持续优化设计:基于新的能效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压缩机选型、换热器结构以及控制系统逻辑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以提升整体性能水平。
- 关注法规动态:由于节能减排政策日益严格,企业还需密切跟踪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THSSX 0010-2023通过对能效评价体系的重大革新,为推动我国空气源热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充分理解并有效运用这一最新成果,共同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