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测定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中硫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中硫含量的测定。
Title:Manganese iron, manganese silicide alloy, nitride manganese iron and metallic manganese - Determination of sulphur content -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and combustion neutralization ti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5686.7-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定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中的硫含量。硫含量是这些材料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硫含量的方法: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红外线吸收法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检测手段。这种方法通过将样品燃烧产生的气体导入红外检测仪,利用硫氧化物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定量分析硫含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尤其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例如,在某钢铁厂的质量检测实验室中,红外线吸收法被广泛应用于锰铁产品的日常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通过这种技术,工厂每年可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并提高检测效率。
燃烧中和滴定法则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将样品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用碱液吸收,再以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来计算硫含量。这种方法虽然相对传统,但因其原理简单、设备要求低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一家小型铸造厂中,由于预算有限,他们选择燃烧中和滴定法作为主要的硫含量检测手段。尽管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但它为工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一次针对某锰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调查中,研究人员分别采用了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红外线吸收法测得的平均硫含量为0.032%,而燃烧中和滴定法的结果为0.034%。两者的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