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交付要求、交付精度、交付内容、交付格式及交付流程等。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信息模型交付工作。
Title:Delivery Standard for Roa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JSCTS 25-2023公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规范》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模型精细度要求”这一核心条文的变化,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
在旧版规范中,模型精细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以粗、中、细三个等级划分,并未给出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量化指标。而在新版规范中,这一部分得到了显著加强。首先,新增了基于工程阶段(如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具体精细度分级表,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模型元素及其细节深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对桥梁结构物的钢筋布置需要达到较高的精细度,而在施工阶段则更多关注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及材料属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新的精细度要求。假设某高速公路项目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新版规范,对于隧道洞口段的建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地质条件描述、支护结构类型选择、防水层铺设方式等,并且所有模型元素均需具备参数化特性以便后续调整优化。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土建与机电专业的交界面处理,既要保证各自独立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避免因信息不一致导致返工浪费。因此,在建立BIM团队时,应当挑选熟悉多种软件工具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沟通成本。
总之,《TJSCTS 25-2023》通过细化模型精细度要求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只有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新规定,才能真正发挥BIM技术的优势,推动我国公路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