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可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气泡试验孔径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具有气体渗透性的烧结金属材料孔径的测量和评估。
Title:Determination of Pore Size by Bubble Test for Porous Sintered Metal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H5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5249-1985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定可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的气泡试验孔径。这一标准为工业生产中涉及此类材料的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可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其孔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过滤性能和使用寿命。
孔径是衡量可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气泡试验测定孔径,可以直观地反映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通透性。这种测试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制造商优化生产工艺,还能满足用户对材料性能的具体需求。例如,在制药行业中,精确的孔径控制对于避免杂质污染至关重要。
气泡试验是一种基于毛细管压力原理的检测方法。当气体通过浸没在液体中的试样时,气泡开始从最小孔径处逸出。通过测量此时的压力值,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孔径大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但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某石化企业采用GBT 5249-1985标准对其生产的不锈钢烧结滤芯进行了批量检测。结果显示,多数产品的平均孔径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批次存在偏差。经过工艺调整后,再次测试发现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这一改进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高效便捷的孔径测定手段。同时,进一步完善GB/T 5249标准的内容,增加对新型材料适用性的说明,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