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加工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本文件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加工铜及铜合金产品,如板、带、箔、管、棒、线、型材及锻件等。
Title:Processing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 Designation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5231-2012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范加工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这一标准为铜及铜合金材料的设计、生产、检验和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一致性。标准中详细列出了各类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及其对应的化学成分要求,对于推动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铜及铜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 GBT 5231-2012 的规定,铜及铜合金主要分为纯铜(如 T1、T2)、黄铜(如 H62、H80)、青铜(如 QSn4-3)和白铜(如 BFe30-1-1)。每种合金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化学成分是决定铜及铜合金性能的关键因素。例如,H62 黄铜中的铜含量约为 62%,锌含量约为 38%。这种配比赋予了它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冷冲压和焊接工艺。此外,标准还对杂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以保证材料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以某大型电力公司为例,其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大量使用了符合 GBT 5231-2012 标准的 T2 纯铜线缆。这些线缆不仅满足了高电流传输的需求,还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检测,确保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据统计,该公司自采用该标准以来,故障率下降了 25%,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GBT 5231-2012 标准不仅是铜及铜合金行业的技术指南,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牌号和化学成分的规范化管理,该标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