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渠道防渗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农田灌溉及排水渠道、供水渠道等各类渠道的防渗工程建设。
Title:Code for anti-seepa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can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50600-20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的核心原则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渠道防渗工程的关键环节,可以找到一些灵活执行的空间以优化流程并降低项目成本。
在满足防渗性能的前提下,选用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材料,如采用新型复合土工膜代替传统材料,既保证了防渗效果,又降低了成本。
对于部分区域,可以适当调整施工工艺,例如采用机械化铺膜代替人工铺设,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根据渠道的不同用途和重要性,实施分区设计策略,对次要区域采用简化设计,从而节约资源。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减少不必要的监测频率,将监测重点放在关键节点,从而节省监测成本。
推广使用预制防渗构件,减少现场加工环节,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材料浪费。
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恶劣天气影响,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操作熟练度,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大型设备,推荐采用租赁方式,避免长期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可回收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引入现代化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减少现场巡查频率,降低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