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Title:Code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雨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收集与利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于2010年颁布了《GB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雨水集蓄利用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将降雨转化为可用资源,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这一规范不仅关注雨水收集效率,还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GBT 50596-2010》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储存设施选择、水质处理以及后期维护等。其中,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是整个规范的重点之一。该部分详细规定了不同区域的雨水收集率要求,例如城市地区应达到70%-80%,而农村地区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以北京市某大型社区为例,该社区采用了《GBT 50596-2010》中的技术规范,建设了一套完整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该系统每年可收集约3000立方米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清洗,显著降低了社区的自来水消耗量,节约成本超过20%。此外,该系统还有效减少了雨季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另一典型案例是甘肃省某干旱地区的小型农田灌溉项目。该项目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建成多个小型蓄水池,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当地农作物产量提高了近30%,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初期投资较高、公众意识不足等。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相关技术和经验,同时加强公众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雨水集蓄利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GB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为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