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黄精绿色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滇黄精的绿色栽培及生产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Yunnan Polygonat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滇黄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规范其栽培技术,制定了《TYNZYC 0069-2025绿色药材 滇黄精栽培技术规程》这一标准。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土壤选择”方面的差异,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土壤选择的新旧版本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滇黄精的土壤选择要求较为宽泛,仅提出需要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即可。然而,新版标准则更加具体和严格,明确指出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并且要求土壤经过至少一年的休耕处理以恢复肥力。
这种变化反映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友好型种植方式的关注度提高,同时也强调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精确控制土壤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滇黄精的产量与品质。
新版标准下土壤选择的应用方法
1. 测定土壤pH值:首先使用便携式土壤pH计测量待选地块的酸碱度。如果发现不符合6.0至7.5范围,则需采取措施调整。例如,若pH过高可施加硫磺粉降低;反之,则可通过石灰石等物质提高。
2. 检测有机质含量:采用化学试剂法或者仪器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比例。当低于3%时,应增加有机肥料如农家肥或堆肥的比例,并确保充分混合均匀后再播种。
3. 实施休耕计划:选定适宜区域后,安排为期一年以上的休耕期。在此期间,除了保持土地清洁外,还可以适当种植一些绿肥作物覆盖地面,这样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补充养分。
4. 定期监测与维护:即使完成了上述步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需要持续关注土壤状况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比如追加必要的营养元素或是更换不合适的地块。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关于土壤选择的规定,不仅能够保证滇黄精健康生长,还能促进整个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重视并落实这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