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用于温度测量领域。
Title:Nickel-Chromium - Constantan (Copper-Nickel) Thermocouple Wire
中国标准分类号:K3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ickel-Chromium-Cupronickel (Constantan) Thermocouple Wire 标准 GBT 4993-1998 是中国国家标准之一,专门针对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这种热电偶丝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领域,特别是在温度测量范围为 -200℃ 至 +400℃ 的环境中。
热电偶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工作的温度传感器。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这一现象被称为塞贝克效应。镍铬-铜镍热电偶以其高灵敏度、良好的线性关系和稳定性著称,因此成为工业测温中的常用选择。
根据 GBT 4993-1998 的规定,镍铬-铜镍热电偶丝的制造需满足以下关键指标:
镍铬-铜镍热电偶丝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钢铁冶金行业,这种热电偶被用于监测炼钢炉内的温度变化;在食品加工行业,它可用于监控杀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某大型钢铁企业曾采用符合 GBT 4993-1998 标准的镍铬-铜镍热电偶丝,用于监测高炉内部的温度分布。通过精确的温度测量,企业成功优化了燃料消耗效率,每年节省成本超过百万元。
综上所述,GBT 4993-1998 标准不仅规范了镍铬-铜镍热电偶丝的生产流程,还为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