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核科学技术领域中涉及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的研究、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活动。
Title: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inology - Nuclear fuel and nuclear fuel cycle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3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一些关于 GBT 4960.3-1996 核科学技术术语 - 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核燃料 是指能够通过核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通常用于核电站或其他核能设施中。在核燃料中,最常见的元素是铀(U)和钚(Pu)。铀-235(235U)是一种裂变性较强的同位素,在核反应堆中被用作主要的裂变材料。
核燃料循环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涵盖了核燃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乏燃料 是指在核反应堆中经过核裂变反应后失去大部分裂变能力的核燃料。虽然乏燃料中仍有未使用的裂变材料(如铀-235和钚),但它也含有高放射性的裂变产物和其他副产品。因此,乏燃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管理和处理。
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回收其中的可再利用裂变材料(如铀和钚),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总量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后处理还可以降低长期储存放射性废物的需求。
根据放射性强度和半衰期的不同,核燃料循环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GBT 4960.3-1996 是中国国家标准之一,为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相关的术语提供了权威定义。这些术语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的专业语言,避免因术语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混淆或错误操作。例如,标准中明确界定了“核燃料”、“裂变产物”、“后处理”等关键术语。
核燃料循环的安全性取决于严格的技术措施和管理体系。尽管核燃料循环涉及放射性物质,但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多重屏障系统)、严格的监管以及公众参与,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同时,国际社会也在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和法规,以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核燃料循环是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回收乏燃料中的可再利用材料,核燃料循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天然铀矿的依赖。此外,核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形式,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