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氯化亚锡-碘化钾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海绵钛、钛及钛合金中钯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海绵钛、钛及钛合金中钯量的测定。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sponge titanium,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 Part 23: Determination of palladium content - Tin(II) chloride-potassium iod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4698.23-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提供了一种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用于测定这些材料中的钯含量。钯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元素,在航空航天、化工以及电子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准确测定钯的含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标准中规定了两种主要的检测方法:氯化亚锡-碘化钾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海洋工程以及生物医疗设备等领域。例如,在某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中,为了确保飞机零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原材料中的钯含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采用GBT 4698.23-2017标准中的ICP-AES方法,技术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百个样品的检测,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某知名化工企业也采用了这一标准来监测催化剂中钯的含量变化。实验数据显示,当钯含量低于某一阈值时,催化剂的活性会大幅下降。因此,定期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GBT 4698.23-2017不仅为海绵钛、钛及钛合金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无论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还是现代的仪器检测技术,都体现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这一标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