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中常用的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上述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开发、应用及技术交流。
Title:Terms for flame emission, atomic absorption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methods of analy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 GBT 4470-1998 标准中涉及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核心FAQ列表,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
火焰发射光谱分析法 是一种利用物质在高温火焰中被激发后发出特征光谱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具体来说: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痕量金属元素的检测。
虽然两者都用于元素分析,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激发和检测方式:
原子荧光法通常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尤其适用于低浓度样品。
基态原子 是指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的状态。在光谱分析中,只有基态原子才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跃迁到激发态。
选择光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焰发射光谱分析法中常见的干扰主要包括:
为了减少这些干扰,需要优化实验条件并选择适当的校正方法。
原子化效率 是指样品中被转化为基态原子的比例。较高的原子化效率意味着更多的待测元素能够参与光谱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
然而,其设备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
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验证:
此外,还应检查仪器校准是否正确以及实验条件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