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虾稻共作 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种养准备、种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存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虾稻共作 虾稻轮作”复合模式进行水稻和小龙虾种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Rice-Shrimp Cultivation and Rotation M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虾稻共作 虾稻轮作”作为一种高效农业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TQJCIPA 003-2023《“虾稻共作 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种养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该模式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稻田水质调控”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稻田水质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需要保持水质清洁,未具体规定水质检测频率及关键指标。而新版标准则明确了水质调控的具体措施:要求每15天对稻田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和pH值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养殖密度与施肥量。
以溶解氧为例,新版标准指出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应采取增氧措施,如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或定期注换水。同时,为了减少氨氮积累,标准建议采用生物菌剂改良底质,确保氨氮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此外,针对pH值波动问题,标准推荐使用石灰调节,使稻田水体的pH值稳定在7.5-8.5之间。
这些具体化的操作指南有助于种植户更精准地管理稻田环境,从而提高小龙虾和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水质调控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发生,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