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不低于1kV的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其他类型的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ainerized 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K8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因其高效、灵活和模块化的特点,在电网调峰、分布式发电以及微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技术标准,中国发布了《GBT 44026-2024 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原则、安全标准以及测试方法。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例如,规范对电池组的循环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特定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组应能完成至少3000次循环而不显著降低容量。此外,规范还强调了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包括高温、低温以及高湿度条件。
近年来,国内多个储能项目已经采用了符合GBT 44026-2024规范的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例如,某大型新能源园区通过部署这一系统实现了电网负荷的动态调节,显著提高了供电稳定性。据统计,该系统每年可节省约15%的电力成本,并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偏远地区的微电网建设。在西藏某高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传统电网难以覆盖,预制舱式储能系统被用于支持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需求。通过与光伏发电系统的结合,该储能系统不仅满足了基本用电需求,还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将推动储能设备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也将加速其普及。可以预见的是,GBT 44026-2024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