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及其化合物中镁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钨及其化合物中镁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01%~0.5%。
Title:Tungsten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content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化学分析领域中,准确测定钨材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至关重要。本标准(GBT 4324.15-2008)规定了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材料中镁含量的具体方法。这两种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精度和广泛适用性而被广泛采用。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原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样品溶液引入高温火焰中,使其中的镁元素原子化,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测量镁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浓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是另一种高效的元素分析技术。该方法利用高频感应产生的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将样品中的镁元素原子化并激发至高能态,随后测量其发射光谱来确定镁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条件。例如,当需要快速筛查大量样品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因其经济性和便捷性成为首选;而在需要更高精度和更复杂基体样品分析的情况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则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GBT 4324.15-2008 提供了一套全面且实用的分析方案,为钨材料中镁含量的精确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无论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还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都展现了各自独特的价值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