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卫星、航天器及其他空间应用领域的锂离子蓄电池。
Title: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sed in Sp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K52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卫星、空间站及其他航天器的重要能源系统,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任务的成功与否。为此,中国制定了《GBT 42635-2023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为锂离子蓄电池的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
《GBT 42635-2023》涵盖了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基本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环境适应性以及试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温度适应范围是规范中尤为强调的关键指标。例如,锂离子蓄电池需要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如-100℃至+85℃)保持稳定的充放电能力,以适应太空中的复杂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如低重力环境下的电解液分布问题、辐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通过优化电池结构设计、采用新型材料以及改进制造工艺来提升电池性能。
例如,在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锂离子蓄电池成功支持了探测器长达数月的深空飞行任务。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蓄电池技术的成熟度,也展示了《GBT 42635-2023》规范的实际指导意义。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GBT 42635-2023》将为未来更多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规范也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空间电源技术的自主化和国际化进程。
未来,锂离子蓄电池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如月球基地建设、星际旅行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GBT 42635-2023》的指引,中国在空间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