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隔离式安全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于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隔离式安全栅。
Title:Isolated Safety Barrier -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M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分析TSTIC 110077-2022《隔离式安全栅》时,发现其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本质安全电路的设计要求上有显著变化。这里以“本质安全电路与隔离式安全栅接口设计”为核心,详细解读新标准中关于接口防护的具体要求及其应用。
新旧版本标准差异:接口防护要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隔离式安全栅与现场设备之间的接口防护规定较为笼统,仅强调了基本的电气隔离和信号传输性能。而在新版标准中,增加了对浪涌电压、静电放电以及电磁兼容性的具体防护指标。例如,新增了对瞬态过电压保护的要求,明确了隔离式安全栅需具备承受IEC 61000-4-5规定的8/20μs波形、幅值达5kV的浪涌电压的能力。
应用方法详解
以某化工厂使用的温度变送器为例,该系统采用了符合TSTIC 110077-2022标准的隔离式安全栅。首先,在选择安全栅时,需要确保其具备IEC 61000-4-5规定的浪涌防护能力,并且能够有效隔离内部电路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直接连接。其次,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布置线路,避免长距离布线带来的干扰问题。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安全栅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持续满足防护等级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用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