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镍合金中钴、铬、铜、铁和锰含量的测定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镍合金材料中上述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Nickel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Cobalt, Chromium, Copper, Iron and Manganese Content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42513.7-2024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镍合金化学分析的重要文件之一,其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精确测定镍合金中钴、铬、铜、铁和锰含量的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吸收光谱强度,从而计算出这些元素的含量。这种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而且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科学研究领域。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待测元素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当镍合金样品被处理成溶液后,通过雾化器将其喷入高温燃烧火焰中,使其中的钴、铬、铜、铁和锰等元素以原子状态存在。仪器会发射出与这些元素特征吸收线匹配的光源,当光线穿过火焰时,部分光能会被原子吸收,导致透射光强度减弱。通过测量这种减弱程度,可以定量分析目标元素的浓度。
以某知名航空企业为例,他们采用 GBT 42513.7-2024 中的方法对其生产的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质量检测。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部分批次产品中的钴含量低于标准值,这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验证,确认问题源于原材料配比不当。随后调整工艺参数并重新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除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外,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可用于镍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OES) 和重量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在实际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益比、操作难度等因素。
此外,随着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进一步优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流程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例如,改进雾化器设计以减少气溶胶损失、开发新型校正曲线模型等都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