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方法——近红外光谱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测定步骤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酒类产品中乙醇浓度的快速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Alcoholic Beverages -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ATA 054-2023《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其中,关于校准模型验证部分的变化尤为显著。新标准要求更严格的验证步骤,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构建并验证近红外光谱的校准模型是关键环节之一。首先,采集样本时需注意代表性,确保涵盖不同品牌、不同生产时期的酒样。其次,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应采用适当的基线校正与归一化方法,减少光谱间的物理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校准模型的建立,推荐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成熟算法,并通过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具体而言,可以将全部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构建模型后,在测试集上检验预测精度。此外,还需关注模型的稳定性,即多次建模所得参数的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有100个已知乙醇含量的酒样,首先从中随机挑选80个作为训练集,剩下的20个用于测试。利用训练集的数据,我们先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用PLS算法建立校准模型。之后,用此模型预测测试集中各酒样的乙醇含量,并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如均方根误差(RMSE)。如果RMSE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则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总之,严格按照TSATA 054-2023的要求执行校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增强检测系统的整体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