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的总体框架,包括基本概念、系统架构、检测方法分类及性能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中呈现攻击检测的设计与实现。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for biometric recognition - Part 1: Frame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M7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41815.1-2022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其全称是《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1部分:框架》。该标准旨在规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针对呈现攻击(Presentation Attack)的检测方法和流程,为相关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框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性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有效防范伪造或篡改的生物特征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呈现攻击是指通过伪造、篡改或模拟真实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等)来欺骗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恶意行为。这种攻击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例如非法访问敏感系统、盗取个人隐私信息或引发金融欺诈。因此,构建有效的检测机制至关重要。标准中明确指出,呈现攻击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鲁棒性,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GBT 41815.1-2022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涵盖了呈现攻击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以下是框架中的关键要素: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许多金融机构已开始采用基于 GBT 41815.1-2022 的解决方案。例如,某大型银行在其自助设备上部署了具备呈现攻击检测功能的人脸识别系统,成功拦截了多起试图通过高仿真面具或照片进行身份冒充的行为。据统计,在过去一年中,该系统累计阻止了超过300次的呈现攻击尝试,显著提升了客户账户的安全性。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然而,这也意味着呈现攻击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隐蔽化。为此,标准制定机构需要持续更新和完善 GBT 41815 系列标准,同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同应对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