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低洼滩地进行中山杉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低洼滩地中山杉造林及其相关生态修复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Afforestation in Low-lying Floodpl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低洼滩地中山杉造林技术规程中的关键变化解读——以排水设计为例
在新版TSTXH 0012-2024《低洼滩地中山杉造林技术规程》中,与旧版相比,排水设计部分有了显著改进。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功率和中山杉的生长质量。
旧版标准对排水系统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要设置排水沟,但未明确规定具体的间距、深度以及坡度等参数。这导致实际操作中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影响了整体造林效果。
新版标准则详细规定了排水沟的设置要求:首先,排水沟的间距应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30米;其次,沟深需达到50厘米以上,以确保足够的蓄水空间;最后,排水沟的坡度建议保持在1%-3%之间,这样既能保证水流畅通又不会造成土壤过度侵蚀。
这些具体指标的设定,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造林质量。例如,在某沿海地区实施中山杉造林时,按照新版标准建设的排水系统有效应对了雨季带来的积水问题,使苗木成活率提升了约15%。
通过这样的细化调整,新版规程不仅弥补了原标准存在的不足,还进一步增强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推动低洼滩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