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井水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及其他矿山企业的矿井水综合利用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 Wa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GBT 41019-2021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本文将围绕该导则的核心内容、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展开探讨。
导则旨在规范矿井水的收集、处理、回用及排放等环节的技术要求,确保矿井水的高效利用与环境安全。其主要内容包括:
导则明确提出了矿井水的分类标准,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别矿井水的水质特点与污染特征。这一部分为后续处理技术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导则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技术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矿井水的最佳适用方案。例如,对于高悬浮物含量的矿井水,推荐采用沉淀池结合过滤技术;而对于含盐量较高的矿井水,则建议采用反渗透或电渗析工艺。
导则明确了矿井水回用的目标,包括农业灌溉、工业冷却、生态补水等,并制定了相应的水质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导则在技术层面提出了多项创新性要求,具体如下:
导则强调将多种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处理流程。例如,在预处理阶段采用絮凝沉淀技术去除大颗粒杂质,随后通过膜分离技术进一步净化水质。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导则提倡在处理设施中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并自动调整处理参数,从而保障处理效果。
导则提出,在满足基本回用需求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如提取其中的矿物质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绿化灌溉。
尽管导则为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部分先进的处理技术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对此,企业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经济压力。
不同地区的矿井水水质和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受到限制。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部分社会公众对矿井水回用的安全性存疑,影响了回用水的推广使用。为此,应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
《GBT 41019-2021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为矿井水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导则的各项要求,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技术体系,确保导则的全面落地与长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