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卫生杀虫剂中驱避剂的现场药效测定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驱避剂产品在现场条件下的效果评估及性能测试。
Title:Field efficacy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pellents for hygiene insectic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9513-2020《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 驱避剂》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驱避剂药效测试和评价的重要标准。该标准为驱避剂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旨在确保驱避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规范其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流程。这一标准不仅适用于蚊虫等害虫的防控,还对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驱避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阻止害虫(如蚊子、蜱虫)叮咬人类或其他动物,从而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例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疾病都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驱避剂在家庭、户外活动、旅行以及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强效驱避剂可以显著降低疾病传播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GBT 39513-2020详细规定了驱避剂药效测定的技术要求和评价体系。其中,核心指标包括驱避率、持效时间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测试方法通常采用野外实验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某品牌驱避剂通过GB/T 39513-2020标准测试,其驱避率达到98%,持效时间为12小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仍表现出优异性能。据一项针对东南亚地区的研究显示,使用符合该标准的驱避剂后,当地居民因蚊虫叮咬导致的疾病发病率下降了70%以上。
综上所述,GBT 39513-2020标准为驱避剂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推动了相关产品的规范化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驱避剂将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作用,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