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为蒙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及信息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本文件适用于蒙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相关信息管理系统。
Title:TIBETAN AND MONGOLIAN MEDICINE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蒙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标准(TIMAAMM 001-2023)在继承传统蒙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化整理。本文以“气滞血瘀证”的分类变化为例,探讨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及其实际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气滞血瘀证”被归类为单一类别,主要用于描述因气机失调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然而,在新版TIMAAMM 001-2023中,这一概念被细化为多个子类别,包括但不限于“肝气郁结伴血瘀”、“心火旺盛致血瘀”等。这种细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病因下气滞血瘀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向。
例如,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时,医生可以依据新版标准中的“肝气郁结伴血瘀”这一具体分类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这要求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表面症状,还需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潜在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法。
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对某些少见但具有代表性的气滞血瘀类型的规定,比如“寒凝经络型气滞血瘀”。这类情况多见于长期处于寒冷环境或者体质偏寒的人群,表现为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特征。通过这样的补充,使得整个病证分类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
总之,《蒙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IMAAMM 001-2023)通过对原有内容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蒙医药学在疾病分类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促进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