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智能终端身份鉴别的技术框架,包括基本概念、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安全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别的移动智能终端的设计、开发和评估。
Title: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s based on biometric recogni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38542-2020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利用,可以实现灵活性与成本控制的平衡。以下是针对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在身份鉴别中引入多种生物特征(如人脸与指纹结合),可根据场景需求动态调整优先级,提升系统的适应性。
为不同用户或场景设置不同的认证强度要求,例如普通用户采用低强度验证,而高风险操作则触发高强度验证。
将部分计算任务分散至边缘设备,减少服务器负载,同时缩短响应时间,提高系统效率。
根据数据敏感程度,动态调整加密算法的复杂度,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当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增加验证步骤,减少正常用户的干扰。
将系统功能划分为独立模块,支持按需加载或卸载,便于快速扩展新功能或移除冗余模块。
提供短信验证码、语音识别等多种备用认证方式,以应对生物特征采集失败的情况。
通过统一的日志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并生成报表,帮助快速定位问题并优化流程。
确保系统能够适配多种硬件设备,包括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传感器,从而扩大潜在用户群体。
允许用户根据个人偏好调整验证频率、提醒方式等参数,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