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铅和锌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尘泥中铅和锌含量的测定。
Title:Iron-containing dust and mud - Determination of lead and zinc content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含铁尘泥是一种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大量的铅和锌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影响尘泥的再利用价值,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准确测定含铁尘泥中的铅和锌含量具有重要意义。GB/T 38233-2019 是一项国家标准,规定了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含铁尘泥中铅和锌含量的具体方法。
ICP-AES 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高频感应线圈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来激发样品中的元素。当样品进入等离子体后,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并释放特征光谱,通过检测这些光谱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目标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相比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精确、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势。
GB/T 38233-2019 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在某钢铁企业的含铁尘泥处理项目中,技术人员采用 ICP-AES 法对尘泥样本进行了铅和锌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铅含量为 120 ppm,锌含量为 85 ppm,这些数据为后续的资源回收和环保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尽管 ICP-AES 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样品前处理的复杂性和仪器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新型设备。此外,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含铁尘泥中其他有害元素的监测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