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莓枯萎病菌的检疫检验与实验室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Fusarium Wilt of Straw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6810-201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的方法标准。这项标准为草莓种植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旨在有效防控草莓枯萎病菌的传播与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病原体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对草莓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鉴定病原菌是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GBT 36810-2018 标准详细规定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具体步骤,为相关检疫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
病原菌的分离是检疫鉴定的第一步。按照标准要求,采集疑似感染的草莓植株根部组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片并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常用的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这种培养基能够促进病原菌的快速生长。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草莓枯萎病菌。例如,在某次草莓种植区的病害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出目标病原菌,并进一步确认其致病性。
形态学观察是传统鉴定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结构特征,可以辅助判断病原菌种类。
例如,在一次草莓出口检验中,某批次草莓被怀疑携带草莓枯萎病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人员迅速确认了病原菌的存在,并采取措施避免了潜在的国际贸易纠纷。
GBT 36810-2018 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草莓枯萎病菌的鉴定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草莓种植区的病害发生率降低了约30%,草莓产量显著提升。
此外,该标准的推广还带动了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GBT 36810-2018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案,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随着更多地区和企业的参与,这一标准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