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的载体安全技术要求,包括物理安全、逻辑安全、通信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载体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
Title: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itizen network electronic identity identifier - Part 2: Carrier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6629.2-2018《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第2部分:载体安全技术要求》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电子身份标识(eID)载体的安全性,确保其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载体作为电子身份标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信度。根据GB/T 36629.2-2018,载体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普及,电子身份标识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例如,在某大型银行的在线开户服务中,客户需要通过eID载体完成身份验证。该银行采用了符合GB/T 36629.2-2018标准的硬件载体,成功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降低了95%以上。据统计,自实施该标准以来,相关金融平台的用户投诉率下降了40%,充分证明了标准的有效性。
尽管GB/T 36629.2-2018为电子身份标识的安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平衡安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题;其次,新技术如量子计算可能对现有加密算法构成威胁,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标准。未来,随着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电子身份标识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推动相关标准的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