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极古树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环境要求、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成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照太极古树红茶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Taiji Ancient Tree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极古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TGZTA 001-2023)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产技术进行了优化与创新。本文将围绕“萎凋工序时间控制”这一关键环节展开讨论,重点分析新旧版本标准的差异及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要点。
萎凋工序时间控制的重要性
萎凋是红茶初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发酵效果以及最终成品茶的质量。合理的萎凋时间能够保证鲜叶适度失水、内含物质转化充分,为后续工序奠定良好基础。
新旧版本标准对比
相较于上一版标准,新版TGZTA 001-2023对萎凋时间作出了更为精确的规定:将原先较为宽泛的时间范围(如8至16小时)细化为根据季节、气候条件及鲜叶品质不同而设定的具体时长区间。例如,在春夏季温暖湿润条件下,推荐萎凋时间为10至12小时;而在秋冬季干燥寒冷环境下,则可延长至14至16小时。
这种调整不仅考虑到了自然环境因素对萎凋进程的影响,还进一步贴近了实际生产需求,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动态监测:定期检查鲜叶状态,包括颜色变化、柔软度等指标,确保其达到理想萎凋程度。
2. 灵活调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需及时调整萎凋时间和方式,比如采用加温萎凋或分段式萎凋策略。
3. 记录积累:建立详细的生产档案,记录每次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参数设置及结果反馈,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落实新版标准中关于萎凋工序时间控制的要求,从而提升太极古树红茶的整体品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