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中控制与保护系统的设计、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海上风电场通过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电力送出的控制与保护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for Offshore Wind Power
中国标准分类号:K35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ES 166-2022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控制与保护系统技术规范》中“故障穿越能力”要求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故障穿越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故障穿越能力。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要求得到了显著细化:明确指出当海上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落至标称值的20%时,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应能维持正常运行至少625毫秒,并且在此期间需保证功率波动不超过额定功率的±10%。
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首先,随着海上风电规模不断扩大,其接入电网后的稳定性成为关键问题。当电网发生短路等故障导致电压骤降时,若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无法稳定运行,不仅会加剧电网波动,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次,对于风电机组而言,如果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提前退出运行,将导致大量电能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更高的故障穿越能力呢?核心在于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锁相环技术确保系统频率跟踪准确;通过快速响应的电流控制器限制短路电流峰值;合理配置储能装置以平抑电压波动;以及完善保护策略,在极端情况下实现分级保护与隔离。此外,还需要定期开展仿真测试和现场验证,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标准要求。
总之,《TCES 166-2022》对故障穿越能力的严格规定体现了行业对提升海上风电并网稳定性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深入理解并有效实施这些新要求,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